新闻动态

华东理工大学2022年招生政策热点问题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来源:足球体育直播    发布时间:2023-11-20 05:50:59

  华东理工大学地处人文荟萃、海纳百川的国际大都市──上海,1952年建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有研究生院,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2位,保研比例在20%左右、位列上海市高校前3位。

  我校学位授权点覆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艺术、哲学、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本科招生专业7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

  教育部自2019年4月起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我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药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社会工作、油气储运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入选省级(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轻化工程、化学、生物技术。

  我校有12个专业成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分别为: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社会工作、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设立,既体现了我校在专业建设上的优势地位,同时也展现我校在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办出专业特色具有前沿体系的特质。

  我校“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基地”秉承“厚基础、强实践、少而精、博而通”的人才教育培训理念,致力于培育具有宽厚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和化学专业相关知识,具备卓越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未来可以胜任化学、生物、材料、环境、医药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跻身国际一流的科学家队伍,并有望变成全球一流的学科引领者。

  学校将以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为契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个性培养、激发钻研精神;大师引领、奠基科学素养;交叉融通、面向未来使命”的人才教育培训理念,依托华理优势学科,面向“绿色化工”“智能化学”“健康材料”“生物医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等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华理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

  我校艺术类本科专业按“设计学类”大类招生,包括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四个专业,招生省份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云南。我校首次在云南开展艺术类招生。

  学校2022年继续推行大类招生,在2021年基础上逐步优化组合。在一本批次(本科普通批次,普通类,常规批等),有53个专业按照18个专业类招生,其余专业按专业进行招生。艺术类4个专业按“设计学类”大类招生。在其他批次或特殊类型批次录取时,按照专业进行招生。专业类名称及其包含专业详见我校本科招生网公布的招生专业(类)。

  (1)“化学类、材料类、生物工程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数学类、物理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公共管理类、工科试验班(智慧化工)、工科试验班(能源与环境)、机械类(机械智能化实验班)”的学生在大一第二学期完成分流,综合考查学生高考成绩以及入学后的学习成绩,按综合排名和志愿次序分流到各专业。

  “储能科学与工程”是面向国家能源革命和新能源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重大需求,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坚持“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宗旨,整合全校的教学和科研的优势资源,进行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化学储能为特色的储能相关领域研发技术和生产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弥补我国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教育培训不足,为我国储能行业和能源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新增“集成电路材料方向”。为适应集成电路、微电子、半导体照明、微电子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需要,学校集全校优势资源设立该专业,旨在培养能在集成电路材料及相关领域,特别是封装材料、工艺材料以及测试分析材料等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探讨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校目前有5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教育培训项目,通过高考选拔录取。该项目多学科交融,旨在为学子提供多样化的成长平台,培养跨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学生在本科毕业时,将拿到双学士学位证书,包括“化工与工程管理”“计算机与金融”“应用化学与生物科学”“环境工程与社会学”“能源与经济”。

  聚焦国家和未来战略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培养多战略必争领域人才,继续实施“工科试验班”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包括“生物医药”“智能与机器人”“智慧化工”“能源与环境”。同时,工科试验班(智能与机器人)/电子信息类(智能与机器人实验班)实施“工科试验班”和与之对应“实验班”的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在不同省份招生,进校后实施相同的培养方案。

  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训计划(3+1+X本硕博贯通制),在本科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实行“一对一”全程导师制,每位导师在同一年级中只能指导1名学生,并单独为其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学生前三年应完成除毕业环节以外的导师定制化课程,第四年起可提前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并完成本科毕业环节。四年期满且符合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培养方案毕业要求者,可获得学士学位;自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学籍,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有效推进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为优秀学生提供了本硕博贯通的培养通道。

  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采用大类招生,专业类名称为“化工与制药类(国际卓越工程师班)”,在大类培养阶段不分专业,本科阶段设置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四个专业,硕士(工程师)阶段设置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两个专业,均为华东理工大学优势专业。

  华东理工大学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由华东理工大学与法国化学工程师学校联盟(简称FGL联盟)通力合作,于2019年获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学院引进法国精英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结合中法双方人才培养优质资源,实践卓越工程教育方法的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工程技术精英和企业领袖。

  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融合中法人才教育培训模式,采用中文、法文、英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按照大类与专业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可以本硕连读。本科前三年注重法语语言学习、数理化基础课程和工程师素养类课程,培育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逻辑思维能力;后三年工程师(专业硕士)阶段注重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工程实践训练,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的前四年对应国内的本科教育阶段,后两年对应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学生完成本科前三年阶段学习后,达到学院硕士研究生推免要求者可获得推免资格,推免比例位于学校前列。达到推免条件和法语等级要求者,根据成绩排名,自愿选择去法国FGL联盟的工程师学校进行为期3年的长期交流,或在本学院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未达到硕士研究生推免要求者,可继续在本学院完成本科阶段学习,达到毕业要求者,方可毕业。符合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生也可通过全国统一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继续深造。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合作),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奥地利莱奥本大学合作)。

  对实行高考综合改革“3+1+2模式”省份(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物理科目类再选科目要求包括化学必选、化学必选或生物必选、不提科目要求等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类再选科目要求均为不提科目要求。物理科目类中,再选科目要求与2021年相比有变化,具体表现在:再选科目要求为“化学必选”的专业(类)包括化学类、应用化学(“应用化学与生物科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再选科目要求为“化学必选”或“生物必选”的专业(类)包括生物工程类、药学;其他专业(类)再选科目要求均为“不提科目要求”。

  上海市物价局、上海市财政局核定学校学年制学费标准如下:(1)一般专业:5000元/学年;(2)特殊(热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5500元/学年;(3)艺术类专业:10000元/学年;(4)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5000元/学年。

  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一般在每学年第二学期),可通过你自己的意愿提出转专业的申请,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特长,按照一定的筛选规则和程序,批准部分学生转入其他专业学习。转专业比例可达15%。

  我校对本科教学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能够准确的通过《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自主选课、选教师,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我校则根据学生修读的学分数跟踪和管理学生的学习进程,根据学分绩点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按照学分进行学籍管理。

  政府奖助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上海市奖学金。2021年,我校本科生共有143人获国家奖学金,487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2299人获国家助学金,36人获上海市奖学金。

  学校奖助学金是我校专项拨款设立的奖助学金,旨在奖励在学业学术、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成绩的学生,获奖覆盖面达到在校本科生总人数的40%左右。目前,既有对品学兼优学生设立的优秀奖学金,也有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学习、实现成长成才的励志类奖学金等。

  社会奖助学金是企业和事业单位、校友或社会爱心人士在我校设立的奖助学金。目前宝钢、上海医药、上海化学工业区、上海医药、万华化学、金龙鱼、恒大高新等世界有名的公司均在我校设立了社会奖学金;中国扶贫基金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以及社会爱心企业和个人设立了新长城助学金、中华助学金、董妈妈爱心慈善助学金等;多名爱心校友设立了于遵宏奖助学金、华谊奖助学金、85校友助学金、飞扬进步奖学金等校友奖助学金。

  学校格外的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从始至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贯彻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育人理念,努力实现“在资助中坚持育人、在育人中坚持创新”的工作目标,不断推进资助工作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形成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为基础,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以勤工助学为主要手段,以多样化、个性化的奖助学金为激励,以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补充的多元化资助育人体系。

  学校依托学生事务中心,把党和政府的温暖转化为每一项实实在在的资助措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创新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有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