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超全!2022北京冬奥会中考各科考点汇总建议收藏中考必考!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来源:足球体育直播    发布时间:2024-01-22 19:06:58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世瞩目,极大概率会成为今年中考的重要考点。今天壮壮汇总整理了冬奥会中的中考知识点,建议同学们一定要记背、收藏!

  “冬梦”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它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呈现出新时代中国的新形象、新梦想。“BEIJING 2022”印鉴在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飞跃”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同时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

  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圆满成功。会徽展现了运动员不断飞跃,超越自我,奋力拼搏,激励世界的冬残奥精神。

  这一口号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体现了“共享办奥”“开放办奥”的思维,和团结一致、一起努力的理念,在疫情持续蔓延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非常大不确定性的当下,具有价值引领的重大意义。首先,全人类只有一个未来。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凸显了全球面临的种种挑战,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唯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能共渡难关,共迎美好未来。

  其次,符合奥林匹克运动、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和愿景。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更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

  最后,与2008年时一脉相承,同时又体现出当前的时代特征,是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给奥林匹克精神和理念留下的又一中国印迹。

  “飞扬”火炬整个设计从下往上没有一根是直线条,同时,曲线也具有变化,主要为了寓意冬奥的精神,它具有动感,激情飞扬。

  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火炬纹样又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慢慢地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

  冬奥会火炬为银色与红色,象征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冬残奥会火炬则选用银色与金色,寓意辉煌与梦想,体现“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

  北京冬奥会奖牌“同心”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寓意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冬奥荣光、全球共享。

  奖牌设计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展现“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奖牌正面中心刻有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圆环浅刻装饰纹样,均来自中国传统纹样,其中冰雪纹体现冬奥会的特征,祥云纹表达吉祥的寓意。本着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原则,冬残奥会奖牌与冬奥会奖牌选用同样的形象来源,设计一脉相承。奖牌正面中心刻有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圆环浅刻冰雪纹与祥云纹。

  “冰墩墩”形象来源于熊猫,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雪容融”形象来源于灯笼,是欢乐喜庆节日气氛的展现,顶部的如意造型,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整体形象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2.随着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世界冰雪运动的历史将以北京冬奥会作为分界线。

  ——杨扬(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著名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热情参加国际体育事务,为奥运发展、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中国冰雪运动的成长,投入满腔热忱。)

  4.冬奥会带来了什么?大家的回答各不相同,又很相像,那就是平实忙碌的工作中又平添更多火热的劲头儿——望向2022年,我们都感受到愈加浓烈的冬奥气氛,都在为冬奥会筹办贡献一份力量,都在用奋斗奔向更美好的生活。

  5.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将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福”“家”“团聚”的氛围中感知古老的东方文明,领略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大国气象。2022北京冬奥会所传递的中华文化力量,将再一次惊艳世界。化干戈为玉帛的奥林匹克理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将在冬奥会的“北京时间”交相辉映,为世界留下弥足珍贵的记忆,向未来传递合作共赢的火炬。兑现承诺,相约北京。

  6.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圆梦之约。2021年,沿用百年的奥林匹克格言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团结”,彰显世界人民携手奋进、共度时艰、追逐梦想的勇气。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在“一起向未来”的愿景里,展现人类面对困境的坚强姿态,指明战胜挑战的成功之道,承载亿万梦想,奔往美好明天。

  假设你是晨光中学的学生李津。你正参加与法国巴黎友好校以“畅想奥运盛事”为主题的线上英语交流活动。友好校的学生Chris得知新近发布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official motto)是“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认为这个口号非常棒。他请你进一步谈谈看法。请你根据以下提示进行发言:

  为迎接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某英文报开设了一个“我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员”专栏。请用英语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最喜爱的体育运动员,要点如下:

  走进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映入眼帘的是一整块1.2万平方米的冰面,这是目前世界上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打造的最大的多功能全冰面。

  根据热力学知识,这一过程经历了液态水--液态水气态水蒸气的混合物--气态水蒸气的变化,但是当水在温度373℃,压力22.064MPa加热的时候,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的物理性质无显著的变化,只有一个相存在,水变得可压缩、可膨胀,并且更喜欢与非极性气体和有机分子混合,这个点就是水的临界点。

  以二氧化碳为例,它的临界温度为31.1摄氏度,而临界压力达到了7.38兆帕。在临界点以上的区称为超临界,以下的区是亚临界,而从亚临界到超临界就是跨临界。

  常温常压下的二氧化碳是气态,施加很多压力后,可以液化成液体甚至凝华为固体(也就是我们说的干冰),压力降低后,液态或固态的二氧化碳又能快速汽化(或升华)为气体,并大量吸热,进而达到降低环境和温度的目的。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就是将气态二氧化碳通过加温加压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再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降温降压达到-20°c至-15°c,再相变蒸发吸热完成制冷和制冰的过程。

  以往使用的氟利昂等制冷剂,对于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而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具有环保节能、来源广泛、安全无毒等优点,而且,用二氧化碳直冷系统制出的冰面质量更好,能精准控制冰温和软硬度。满足多种项目对冰面的要求,被誉为是“最快的冰”。

  颁奖礼仪服,是奥运会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和夏季奥运会不同,冬奥场馆温度最低至可达零下30多度,在如此冷的环境中,如何让颁奖礼仪服装既美观舒适,又能保暖呢?

  本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礼仪服装共三套方案,分别为“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和“唐花飞雪”,不仅外观典雅大方,而且衣服内胆里特意添加了一片片黑色的材料——这就是针对本届冬奥会研发的第二代石墨烯发热材料,石墨烯导热系数非常高,在通电情况下,碳分子团之间相互摩擦、碰撞而产生热能,热能又通过远红外线以平面方式均匀地辐射出来,可以能很好地被人体接受,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温暖。

  此外,比赛服装中的科技含量更高:例如速滑竞赛服中,会在大腿的部位选择一种比普通纤维弹性强数十倍的橡胶材料,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体力消耗;在右胯部的位置,则是会采用一种合成纤维,可有实际效果的减少摩擦力;而为减少空气阻力,速滑竞赛服的手脚处使用了蜂窝样式的聚氨酯材料,这些材料的选择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提高运动员成绩。

  滑雪服则采用了剪切增稠流体(STF)材料,这是一种智能分子材料,常态下处于一种粘稠的半液体状态,一旦遇到高速的撞击,这些智能分子立刻相互连接形成防护层,使外来的冲击力分散到周围,不会集中于身体的某一点。

  用STF材料制成的滑雪服,更重要的是对于运动员来说,它解决了空气阻力和衣服柔韧性的问题。

  作为历届奥运会中非常关注的元素之一,此次冬奥火炬“飞扬”一经亮相就吸睛无数。

  火炬外壳不仅要耐火抗高温还要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如何承受这“冰与火”的双重考验?奥秘就在于其所使用的新型材料中。

  此次冬奥火炬“飞扬”将碳纤维与高性能树脂结合在一起做成碳纤维复合材料,质量只有钢的1/4左右,但是强度是钢的7~9倍。通过将碳纤维丝立体三维编织,最终像“织毛衣”一样织成了火炬外壳,看不出任何接缝与孔隙,整个造型浑然一体。

  为实现耐高温,火炬上半段燃烧端在1000℃以上高温中进行陶瓷化,有效解决了在高温制备过程中火炬外壳起泡、开裂等难题,达到了既能够耐温又能够耐火的要求,实现了燃烧温度>800℃氢气燃烧环境下正常使用。

  而且碳纤维制造的火炬既分量轻又很牢固,摔不坏。同时,冬季火炬传递时,传统金属材料手感不好,碳纤维可以有效解决这一个问题,避免了冰凉的触感。

  另外,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氢气的火焰原本在日光下是看不见的,那么为什么“飞扬”的火焰颜色如此夺目?

  这是因为攻关团队研发了一种能调节氢气火焰颜色的配方,让它在日光下具有可见的火焰颜色。

  作为我国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后的首个世界级体育盛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承诺碳排放将全部中和。这其中,从清洁能源到环保材料,化学高科技所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没。

  从以上这些神奇的化学高科技中,我们也能够充分感受到祖国科技“更快更高更强”的发展。

  (一)国际奥委会在确定冬奥会举办国家和地点时,除了考虑经济水平、国际地位外,从地理角度还应该要考虑什么因素?

  举办地主要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尤其中纬度地区多;欧洲、北美居多,亚洲(日本、韩国、2022年中国)较少;南半球、低纬度、极地地区根本没有。

  1、冬奥会的选址对地理环境要求比较高,不宜在热带城市举办(理由显而易见,不必多说);

  2、高纬度地区尤其是极地气候区也没有(极低温度满足冰雪存在的条件,但对运动员来说,影响发挥水平,也轻易造成冻伤)。

  (二)冬奥会举办地选址大有讲究,为什么申请冬奥会的选址选在北京和张家口而不是降雪丰富的东北呢?

  冬奥会举办地并非越北越好、越冷越好,因此历届冬奥会几乎所有主办城市都位于北纬30度到北纬60度之间,举办时间一般在2月份。气温-17℃—10℃是冬奥会举办最为理想的温度。

  1、与夏季奥运会相比,冬奥项目,尤其是室外举办的雪上运动项目,本身受气象条件影响更大,风速、风力、气温、雪温等甚至直接考验着运动员的技术发挥。

  2、另外国际奥委会在主办城市的选择上也有严苛的要求。其中核心气象指标有两条,一是2月份平均气温是否低于0℃,二是2月份降雪量是否大于30厘米。如果主办城市两项指标中有其中一项可能性低于75%,则没有申请冬奥会主办地的权利。如果有一项或有两项指标的可能性在75%-89%之间,则该城市属于高风险城市,在申办的竞争中将处于相对的劣势。在以往的23届冬奥会中,绝大多数城市在申办时这两项指标在分析后的可能性全部大于90%。

  3、当然,举办冬奥会的城市也不是越冷越好。作为中国纬度最高、冬季运动项目开展最为发达活跃的城市之一,哈尔滨早在1996年就承办了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然而,2002年哈尔滨申办2010年冬奥会却无缘进入第二轮投票。据冰雪界专业技术人员介绍,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过低的温度。温度太低不利于运动员发挥水平,也轻易造成冻伤。

  由此可见,气象条件对于冬奥会举办具备极其重大影响。不仅是备受重视的开幕式,冬季赛事对各种气象要素的要求更是堪称严苛。

  (三)当出现大雪、大雾、大风、强回暖等高影响天气时,往往会临时中断比赛、调整赛程甚至取消比赛。比如2018年初的平昌冬奥会时女子单板滑雪资格赛就因天气原因取消,高山滑雪男子速降赛也因天气原因改期。那么气象条件究竟是怎么样影响冬奥会比赛的呢?

  滑雪比赛的雪一般为人工造雪,一般雪温<0℃。自由式空中技巧关键看风,要求比赛时段内1分钟平均风速<3米/秒;高山滑雪和自由式争霸赛则要加上能见度,要求能见度>2公里、5分钟平均风速<10米/秒;冬季两项和单板滑雪对温度有要求,要求气温≥-18℃,1分钟平均风速<10米/秒;越野滑雪要求气温>-20℃、5分钟平均风速<10米/秒;而跳台滑雪则对瞬间风速要求极高,要求瞬时风速<3米/秒、无横风,逆风更加有助于比赛,气温>-25℃即可。

  当比赛时遇到降雪天气易影响比赛,当出现大雪、大雾、强回暖(雪温>0℃)等高影响天气时,往往会临时中断比赛、调整赛程甚至取消比赛。